教案《奇妙的对联》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案《奇妙的对联》,欢迎大家分享。
教案《奇妙的对联》 篇11、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对子。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学生在农村的生活中,还是能经常的看到对联,但对对联的相关特点,未有多少了解。不会读、不会贴、不会赏、不会写是普遍现象,教师不关注,学生不重视,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联,学生还未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奇妙之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三点: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对联特点并尝试对对子、感受浓厚内涵。
3、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认识对联的特点。难点:欣赏名联,感受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播放《唐伯虎点秋香》片断。
(二)导语:同学们,这段情节之所以成为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两人一出一对,有高雅,有低俗,构成一个个笑点。这其中对联可谓功不可没,这节课我们便以此为起点,共同走进“奇妙的对联”。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过程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目标
三、略讲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起源的关键词:
周代——桃符:驱鬼压邪
五代——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代——康乾——清楹联(诗词曲赋骈文楹联并立)
师略讲:
远在周代,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画在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有史为证: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王安石《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时悬挂春联已蔚然成风。
但春联之设始于明太祖朱元璋,那时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他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还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大将徐达。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康熙六十寿辰和乾隆八十寿辰两次重大的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对联能与诗词曲赋骈文相提并论。
四、了解对联特点
(一)学生阅读教材P77,完成下列练习:
1、对联,也叫、 、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必须是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书写,中间(“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别。
(二)生答,默记一分钟。以“春蚕到丝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理解“对仗工整,平仄相对”。
(三)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后,一试身手。
1、出示对联,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
(1)、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2)、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红满门
(3)、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4)、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当自强
2、尝试对对子:今日一中学子,
3、生指出并纠正对联中的错误,小结对联的基本特点: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五、欣赏对联
(一)对联中常用的辞格
1、拆合格: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镶名格:两舟并进,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3、急转格: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4、回文格: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5、拟人格: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二)名联欣赏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六、学以致用。积累名联、趣联
(一)某乡邻办婚事,几副婚联混杂一起,请你找到相应的上下联,并贴在这家的正门、洞房、父母居室、厨房。
1、结彩张灯良夜美;
鸣鸾和凤伴春来。
2、子媳有缘歌雅韵;
翁姑含笑唱宜家。
3、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4、厨内青蔬酬上客;
洞房花烛照新人。
活动3【作业】搜集名联趣联
课外搜集名联、趣联,在班上开展“对联荟萃”交流活动。
活动4【讲授】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联,感受到了对联的奇妙。这小小的对联中有前哲先贤的神韵风采,有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有意蕴深厚的历史典故,更有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够亲近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自己的人生,修身、立德,展现我们最美丽的风采!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也许就是这种真实的遗憾使得课堂变得美丽、使师生在共同学习中“心动”的原因吧。教学《奇妙的对联》,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动了心,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语文学习,对传承经典,对陶冶性情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据此,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体现在四点: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 ……此处隐藏2299个字……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 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